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桃園1-4號埤塘 日出
拍攝地點:桃園1-4號埤塘 [開車可達]
拍攝時間:2013年10月10日 04:00~07:00拍攝難度:★★★☆☆☆ (越多★表示越困難)
地點簡介:
桃園1-4號埤塘,面積11.29公頃,埤塘陸域實際施作面積約為1.46公頃,,主要是利用水利會清淤土方範圍做為綠美化,並以復育桃園埤塘的原生魚類為主。
未來還將邀請生態保護團體協助園區內的原生魚復育、生態監測、環境導覽等生態教育活動,並預計三年後縣府將結合產官學共同申請台灣第一處以復育原生角埤塘為主題的環境教育場所認證。
位置:
330台灣桃園縣桃園市中德里
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展翅藍鵲,翱翔林邊
拍攝地點:三峽某區 [開車可到,因屬私有地,不方便直接公布地點,避免影響當地日生態]
拍攝時間:2013年7月14日 7:30~9:40
拍攝難度:★★☆☆☆☆ (越多★表示越困難)
簡介:
台灣藍鵲(學名:Urocissa caerulea),又叫台灣暗藍鵲、長尾山娘(POJ:Tn̂g-boé Soaⁿ-niû)、長尾陣、山娘,為台灣特有種。
身長64至65公分,翼長18至21公分,尾長約40公分。嘴腳紅色,眼睛虹彩黃色,頭至頸部、胸部皆為黑色,其餘部分大致為藍色;下腹羽色略淡,飛羽末端有白斑,尾上覆羽末端黑色:尾羽甚長,末端白色,除中央2根外,其他各羽中段黑色;尾下覆羽末端白色。
棲息於低海拔山地(三百至一千二百公尺的低海拔闊葉林或次生林),性喧噪兇悍,經常六隻或更多,成小群穿梭、滑翔於樹林間(成隊飛行,故在鄉野有稱之為長尾陣),並發出鴉科鳥類慣有的沙啞叫聲。為雜食性,捕食小型鳥、雛鳥、野鼠、蜥蜴或大型昆蟲等,木瓜等水果最為其所喜愛。
台灣藍鵲大都在樹林及雜草區的交會地帶築巢,且多築於大樹之樹梢。其巢為碗狀,繁殖於3 ~5月間,每個巢通常有四至六顆蛋。性喜群居,在生育季節,親鳥育雛時,同族的其他鳥兒都會來幫忙哺餵幼鳥。台灣藍鵲具有強烈的護巢行為,對於侵襲者會毫不留情的攻擊,直到對方離開為止。
建議事項:
1. 陷阱式對焦
2. 準備牛肉與葡萄
3. 靜待
4. 快速連拍
攝影裝備:(建議)
望遠鏡頭,快門線,腳架,迷彩服
拍攝時間:2013年7月14日 7:30~9:40
拍攝難度:★★☆☆☆☆ (越多★表示越困難)
簡介:
台灣藍鵲(學名:Urocissa caerulea),又叫台灣暗藍鵲、長尾山娘(POJ:Tn̂g-boé Soaⁿ-niû)、長尾陣、山娘,為台灣特有種。
身長64至65公分,翼長18至21公分,尾長約40公分。嘴腳紅色,眼睛虹彩黃色,頭至頸部、胸部皆為黑色,其餘部分大致為藍色;下腹羽色略淡,飛羽末端有白斑,尾上覆羽末端黑色:尾羽甚長,末端白色,除中央2根外,其他各羽中段黑色;尾下覆羽末端白色。
棲息於低海拔山地(三百至一千二百公尺的低海拔闊葉林或次生林),性喧噪兇悍,經常六隻或更多,成小群穿梭、滑翔於樹林間(成隊飛行,故在鄉野有稱之為長尾陣),並發出鴉科鳥類慣有的沙啞叫聲。為雜食性,捕食小型鳥、雛鳥、野鼠、蜥蜴或大型昆蟲等,木瓜等水果最為其所喜愛。
台灣藍鵲大都在樹林及雜草區的交會地帶築巢,且多築於大樹之樹梢。其巢為碗狀,繁殖於3 ~5月間,每個巢通常有四至六顆蛋。性喜群居,在生育季節,親鳥育雛時,同族的其他鳥兒都會來幫忙哺餵幼鳥。台灣藍鵲具有強烈的護巢行為,對於侵襲者會毫不留情的攻擊,直到對方離開為止。
建議事項:
1. 陷阱式對焦
2. 準備牛肉與葡萄
3. 靜待
4. 快速連拍
攝影裝備:(建議)
望遠鏡頭,快門線,腳架,迷彩服
位置:
237台灣新北市三峽區成福里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大雪山
拍攝地點:大雪山森林遊樂區 [車輛可達]
拍攝時間:2013年7月9日~10日
拍攝難度:★★★☆☆☆ (越多★表示越困難)
地點簡介: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座落在雪山山脈西南向主稜的後段,海拔高度由最高的小雪山走向西南的鞍馬山、船型山及稍來山延伸至約1000公尺的稍來溪溪谷。
早年為台灣中部地區重要的林場。森林植生豐富,分暖、溫、寒三種森林帶,各有獨特的生態林相。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涵蓋了鐵杉林、檜木林及以殼斗科植物為主的暖溫帶闊葉林等,每一生態帶均有代表性的巨木留存,是林務局所轄的森林中林相變化最為細膩的遊樂區。
代表本環境特性的物種為鐵杉、森氏櫟、鬼櫟、華山松、帝雉、藍腹鷴及金翼白眉等。
船形山工作站至苗圃一帶,是欣賞大雪山晚霞最佳之處。
啞口觀景台,360°的瞭望視野是觀賞中部雪山山脈西稜的最佳地點,向北觀看小雪山,往東可見佳陽山和劍山,後方山嶺為合歡山系,轉往南面為白狗大山、八仙山,下方為大甲溪以及已柔腸寸斷的中橫公路,西南方能見度高時還可以清晰地見到玉山,再往西北方則可見到稍來山、鳶嘴山、船型山。
攝影裝備:(建議)
廣角鏡頭,望遠鏡頭,快門線,腳架,漸層鏡,黑卡,減光鏡。
拍攝時間:2013年7月9日~10日
拍攝難度:★★★☆☆☆ (越多★表示越困難)
地點簡介: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座落在雪山山脈西南向主稜的後段,海拔高度由最高的小雪山走向西南的鞍馬山、船型山及稍來山延伸至約1000公尺的稍來溪溪谷。
早年為台灣中部地區重要的林場。森林植生豐富,分暖、溫、寒三種森林帶,各有獨特的生態林相。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涵蓋了鐵杉林、檜木林及以殼斗科植物為主的暖溫帶闊葉林等,每一生態帶均有代表性的巨木留存,是林務局所轄的森林中林相變化最為細膩的遊樂區。
代表本環境特性的物種為鐵杉、森氏櫟、鬼櫟、華山松、帝雉、藍腹鷴及金翼白眉等。
船形山工作站至苗圃一帶,是欣賞大雪山晚霞最佳之處。
啞口觀景台,360°的瞭望視野是觀賞中部雪山山脈西稜的最佳地點,向北觀看小雪山,往東可見佳陽山和劍山,後方山嶺為合歡山系,轉往南面為白狗大山、八仙山,下方為大甲溪以及已柔腸寸斷的中橫公路,西南方能見度高時還可以清晰地見到玉山,再往西北方則可見到稍來山、鳶嘴山、船型山。
攝影裝備:(建議)
廣角鏡頭,望遠鏡頭,快門線,腳架,漸層鏡,黑卡,減光鏡。
訂閱:
文章 (Atom)